您的位置: >文明创建>文明成果>详细内容

文明成果

【七秩·芳华】益阳医专三全育人系列②|课程思政:润物无声育英才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11-10 08:37:51 浏览次数: 次 【字体: 】

文/陈浩军 郑倩 陈果 王娅璇 莫蓉

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子张秦博面对陌生中年男子猝然倒地,在病情不明的情况下,她立马上前跪在地上为患者行心肺复苏术……

今年的专升本考试中,益阳医专共有8个专业的757名毕业生参考,460名学子顺利考入本科院校,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,专升本成为益阳医专又一张闪亮名片。

救人、升学,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新闻事件,其实中间隐藏着一条暗线,益阳医专注重思政课堂教育,追求“科科思政、课课引领、人人育人”,从而实现全员育人、全过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的“三全育人”模式。

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联动,让学生更容易接纳与吸收

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,除了帮助学生学业有成,引导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,更是为人师者应该承担起的责任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王菊辉老师辅导学生徐静在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



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,学生在求学期间都比较依赖专业老师,学生与专业教师的相处更为密切,专业老师相对于专门的思政教育的老师,其言行更能深刻影响到学生。基于这样的认知,益阳医专有意识地引导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,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人和事,对学生开展适度地思政教育或课程思政,让他们更容易接纳和吸收。

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,学校鼓励专业老师与思政教师联动,即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,多向思政老师请教思政热点与重点,做好记录,然后周会时间与教研室其他老师一起交流,从而达到相互学习,相互促进的目的。

效果是显著的,学校各院系都注重课程教学改革,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中,与学校思政教育紧密配合,同向同行,形成协同效应;坚持教师、学生两大群体并进,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德育因素,发挥不同课程的育人功能,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循循善诱 ,邓凤君老师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


“教育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,塑造生命,塑造人格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以‘育人’为抓手,树立大思政观,深入挖掘专业课、实践课的思政内涵元素,提升课程教育的亲和力、吸引力,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。”学校党委书记周奎深谙其中奥秘。

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,实现润物无声成风化人

从古代药典中寻求突破,屠呦呦率领自己的团队提取出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,她也因此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益阳医专药学系副主任、副教授邓凤君在教授药物的来源这一章节中,她讲起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。短短的几分钟,这位睿智的女老师,既让学生懂得了药物的来源可以是动物、植物、矿物质,又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传统中医中药的自信心,激发了他们投身科研、献身祖国医药事业的强烈爱国情怀。

如何将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机整合,学校各院系都做了大量工作。归纳、梳理,他们多从本专业课程的人与事深化,与爱国精神、创新创业、职业道德、职业使命等内容结合起来,从而达到“润物无声”“成风化人”的目的。

这一点,护理技能实训中心主任王菊辉有着切身的感受,她担任《基础护理学》理论、实验教学。针对张秦博这一事件,在讲授“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”这一章节时,她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就此设计了四个小问题,假如你是张秦博,你会站出来救人吗?如果要救,救人前你会观察病人哪些方面的情况?心肺复苏技术能够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命,你知道如何规范操作吗?分角色重现这一救人场景,你愿意挑战谁?

“素材就来自于我们学校的学生,学生认同度高,课堂上互动积极,专业教学的任务顺利完成,更重要的是,学生从这个生动的故事中间,懂得了一位医学院学生要把治病救人、救死扶伤当成神圣的职业使命。”王菊辉详解这一教育案例。

这样的例子俯首即拾,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出征。邓凤君老师在教学时,动情地讲起了钟老的故事。从故事里,学生感悟出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情怀:救死扶伤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而这位可敬的老人成为众多学子心中的丰碑。

药理学教授李新才还有个高招,学习任务重,学生状态不是很好时,他习惯性地讲讲小故事,有科学家历经艰辛,发明了一种新药造福人类;或者德国化学家霍夫曼以身试药,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等;甚至他就让学生站起来,唱上一曲国歌,往往都能为学生打一剂“强心针”。

“一个个鲜活的思政课程育人案例,赋予学生一辈子的硬核精神力量:治病救人、爱国情怀等等。我们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引入思政内容,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,为他们一辈子的幸福奠基。”学校校长刘柏炎这样阐释。

引导唤醒感动学生,让课程育人具有更强大生命力

张秦博自2018年入读益阳医专以来,听得最多的就是师姐叶子莹、石梦雪等人的故事。叶子莹在南岳旅游时,面对一位游客突然倒在地上,她勇敢施救后悄然离开。出身贫寒的石梦雪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,她心怀感恩,加入了学校的志愿服务队,后来被推选为队长。她带领队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,获得国家、省、市各级各类表彰。“我一直都以她们为偶像,努力地追赶她们,我真没想到,因为救人,我自己也成了全院其他师生学习的榜样。”

经过8个多小时的接力抢救,危重病人终于转危为安,虽然很累很累,可徐静特别有成就感。她是益阳医专毕业的优秀学子,现在益阳市中心医院icu病室工作,曾经代表学校参加了国家、省级相关技能大赛,获得优异成绩。带她参赛的是王菊辉,在老师的印象中,这是一位非常要强的女孩,备赛期间,她总是练习得很晚很晚,遇到不懂的就向老师请教。

和她一样吃得苦的学生不少,药学系刘锦萍就是其中一个,她获得了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的二等奖,开了学校历史先河。集训与比赛期间,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,在带队的邓凤君等专业老师的指导下,她苦练基本功,功夫不负苦心人。

刘林焠是2018级药学2班学生,这个女孩很有商业头脑。她觉得互联网发达时代,做微商不需要门面租金,多发些朋友圈就能有所收获。在班主任邓凤君老师的指导下,她寻找与自己专业相契合的产品,最后选择了艾灸贴。因为良好的信誉,在朋友圈和同学中口碑都很好,目前产品销售得不错。

这些别人眼中的优秀学子,无一例外地都讲到了学校的思政课程育人模式,给自己带来的心灵震撼。“没有老师的激励,没有这些偶像的榜样示范作用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”“身边人的事,感受就更加真切,觉得更真实接地气。”

“德育是伴随学生整个成长过程的一项系统化工作,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。我们就是要用鲜活的方式,去不断地引导学生、唤醒学生、感动学生,使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紧密相合,润物无声,深入到学生内心世界,这样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。”学校党委书记周奎意味深长地说。


[责编:李冰]

转载地址:https://m.voc.com.cn/wxhn/article/202011/202011091910191168.html?from=groupmessage


终审:宣传统战部
分享到:
×
网站地图